國產軸承和進口軸承之間的差別具體有哪些呢?
1、軸承的精度
國產的軸承的尺寸偏差和旋轉精度雖然和進口軸承已經非常的接近。但是與進口軸承在離散度上還有一定的差距。國外早已開始研究和應用“不可重復跳動”這樣精細的旋轉精度指標,而中國在此方面的研究還是空白。
2、在振動、噪聲與異音方面
日本已推出靜音及超靜音軸承,而中國軸承的振動極值水平與日本軸承相比,一般要相差10dB以上。
3、在壽命與可靠性方面
以深溝球軸承為例,國外名牌產品的壽命一般為計算壽命的8倍以上(最高可達30倍以上),可靠性為98%以上(或追求與主機等壽命),而中國軸承的壽命一般僅為計算壽命的3至5倍,可靠性為96%左右。
4、在高速性能方面
國外名牌產品的DmN值達4乘106毫米 r/min,而中國軸承僅為2乘106毫米 r/min。
中國軸承發展的現狀
目前,我國的軸承工業從產業經濟規模上已居世界軸承總量的第三位,但在產品精度、技術水平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相當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1、我國軸承行業生產集中度低
在全世界軸承約400億美元的銷售額中,世界8大跨國公司占75%~80%。德國兩大公司占其全國總量的90%,日本5家占其全國總量的90%,美國1家占其全國總量的56%。而我國瓦軸等7家年銷售額10億元以上的軸承企業,銷售額僅占全行業的28.3%。
2、我國軸承行業研發和創新能力低
由于大多數企業在創新體系的建設和運行、研發和創新的資金投入、人才開發等方面仍處于低水平,加上面向行業服務的科研院所走向企業化,國家已沒有對行業共性技術研究的投入,從而削弱了面向行業進行研發的功能。因此,全行業“兩弱兩少”突出,即基礎理論研究弱,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力度弱,少原創技術,少專利產品。當前,我們的設計和制造技術基本上是模擬,幾十年一貫制。產品開發能力低,表現在:雖然對國內主機的配套率達到80%,但高速鐵路客車、中高檔轎車、計算機、空調器、高水平軋機等重要主機的配套和維修軸承,基本上靠進口。
3、我國軸承行業制造技術水平低
我國軸承工業制造工藝和工藝裝備技術發展緩慢,車加工數控率低,磨加工自動化水平低,全國僅有200多條自動生產線。大多數企業,尤其是國有老企業中作為生產主力的仍是傳統設備。對軸承壽命和可靠性至關重要的先進熱處理工藝和裝備,如控制氣氛保護加熱、雙細化、貝氏體淬火等覆蓋率低,許多技術難題攻關未能取得突破。軸承鋼新鋼種的研發,鋼材質量的提高,潤滑、冷卻、清洗和磨料磨具等相關技術的研發,尚不能適應軸承產品水平和質量提高的要求。因而,造成工序能力指數低,一致性差,產品加工尺寸離散度大,產品內在質量不穩定而影響軸承的精度、性能、壽命和可靠性。
近幾年我國軸承發展不斷進步,慢慢形成產業化,目前世界軸承市場我國大約百分之十左右,銷量占據世界第三。但是與世界軸承工業強國相比,我國軸承還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就是高技術、高精度、高附加值的產品比例低,產品的穩定性需要進一步提高與改進。
目前市場情況如何呢?
軸承巨頭壟斷漸成事實
新中國成立之初“156項”工業化奠基項目中專設兩個軸承項目即現在的洛軸集團和哈軸集團。2010年7月13日,胡錦濤總書記在考察洛軸時提出“建成世界一流的軸承研發生產基地”。然而在幾年前這家企業甚至有被國外同行收購的危險。目前,高端軸承的研發、制造與銷售基本上被世界四大軸承巨頭即美國鐵姆肯、日本NSK、瑞典SKF,德國舍弗勒(FAG)所壟斷。2006年,德國舍弗勒(FAG)一直企圖并購洛軸集團,雖說洛軸集團當時身處嚴重虧損的困境,但卻被舍弗勒視為未來的潛在對手而欲“吞并”。
而另一家更小的軸承企業甘肅海林中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中國的圓錐滾子軸承領域的龍頭企業,相對于鐵姆肯來說是典型“輕量級”選手,兩家企業卻打了十多年的官司。十多年前,甘肅海林被鐵姆肯以所謂低價傾銷的指控告上美國法庭,2002年,海林在美贏得了美國商務部“永久性反傾銷稅率”的裁定。而在中國市場上,據海林公司副總經理何克鴻介紹,美國鐵姆肯公司每年出口到中國的軸承產品數量在遞增,而平均價格卻在遞減;目前該公司的產品在中國的售價低于其在美國的售價,也低于在其他地區的售價,屬于傾銷行為。美國鐵姆肯公司中國工廠的產品也存在低價銷售現象,對同行形成了不正當競爭?!吨袊I報》2013年11月18日《鐵姆肯涉不公平競爭 中國軸協吁其共同發展》報道中提到:中國軸承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牛輝表態,支持海林公司一切合法、正當的維權行為,協會有責任和義務為海林公司提供一切可能的幫助。這是中國軸協首次就中國海林公司申請調查美國鐵姆肯公司在中國涉嫌傾銷一事的正式發聲。如何遏制中國軸承產業向高端軸承領域邁進的勢頭可能已成為世界軸承巨頭對中國軸承產業遏制戰略的重中之重。
我們如何應對呢如何追趕德國的軸承呢?
加強軸承研究教育迫在眉睫
日本軸承巨頭NSK,其總部竟有1800個研發人員,這是中國軸承同行不敢想象的。在許多外行人看來,軸承是種結構簡單的零部件,有必要配備這么多研發人員嗎?其實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軸承都是技術含量較低的低端軸承,而高端軸承技術復雜程度是低端軸承無法相比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恒認為,高端軸承研發涉及材料、油脂及潤滑、制造、設計、軸承制造裝備、檢測與試驗等一系列技術難題,還涉及接觸力學、潤滑理論、摩擦學、疲勞與破壞、熱處理與材料組織等基礎研究和交叉學科。
盧院士這番話表明了高端軸承技術的極端復雜性,其難度非常大。這同時也說明為軸承專門設置一個工科專業是很必要的。而一個學綜合性、寬口徑的機械工程專業的本科生盡管也學過數十小時的軸承課時,但如此短的學時,只學到了軸承這門高深學問的皮毛,如這樣的本科生投身軸承行業,幾乎等于從頭開始學,那就太費時間,勝任工作時間太長,用人單位還得進行費時費力對其進軸承專業知識的大量培訓。
正如前文所說,高端軸承的短板,并不僅僅存在于航空發動機領域,在高精密機床設備、高速鐵路、儀器儀表等領域,這種短板依然存在,也只有我們加大在高端軸承研制上在人力、財力、物力方面的投入,中國才能實現由軸承大國到軸承強國的根本性轉變。
來源: 軸承人
免責聲明: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但因轉載眾多,或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